可溶性糖主要是单糖,即葡萄糖和果糖和蔗糖组成,它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代谢中间产物。作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可溶性糖参与植物细胞内调节渗透压的重要溶质,帮助植物抵抗渗透胁迫伤害。对于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而言,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直接影响果实的风味品质。
棉籽糖、鼠李糖、木糖、海藻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半乳糖、山梨醇、甘露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植物中一般要测的指标,营养物质成分,包括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还原糖、维生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游离氨基酸、总皂苷、总多糖、胞外多糖、谷蛋白、总黄酮、总多酚、植物氮磷钾、微量元素、金属元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
检测项目:还原糖、总糖、可溶性总糖、多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含量、单糖组成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蒽酮比色法、苯酚-硫酸法等。
苯酚-硫酸法:可溶性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波长485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在10~100 mg 范围内,该橙红色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色法测定此波长下吸光度值来计算出糖含量。
蒽酮比色法:可溶性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该衍生物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波长630 nm处具有强的吸收峰。
样品类型:植物根/茎/叶/果实/籽粒等。